1. 未能按时回购:一个典型案例
故事开始于2019年,一家位于上海的制造企业,因资金周转困难选择了售后回租贷款。企业将价值约5000万元的生产设备卖给了金融机构,并通过回租的方式继续使用这些设备。合同约定,3年后的回购价格为原资产价值的70%。然而,当3年后的回购期来临时,企业的财务状况未能恢复,无法按时支付回购款项。于是,企业不得不面临两难的选择:继续支付高额租金,还是放弃设备。
该企业选择了后者,最终放弃了设备,并继续支付租金。虽然这让企业暂时避免了资金压力,但也让其在设备的长期使用权上陷入了困境。
2. 如何避免类似的财务危机
对于很多企业而言,售后回租贷款的到期,并不意味着单纯的“回购”或“放弃”二选一,而是需要通过精确的财务规划与前瞻性的战略决策来规避危机。比如,企业可以在合同签订阶段,预先考虑未来的资金流动情况,确保回购价不至于过高,且有足够的资金准备。而在贷款到期之前,通过融资渠道或资金调配提前解决资金缺口,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做法。
3. 租金压力的延续:当企业选择继续回租
然而,并非所有企业都会选择赎回设备。对于某些处于扩展阶段,或面临设备更新换代的公司,继续回租可能是更符合自身战略目标的选择。事实上,选择继续回租的企业,往往也面临着长期的财务压力。虽然回租使企业能够继续使用设备,但随之而来的是每年都需要支付相对较高的租金。
4. 计算回购与回租的经济成本
一项重要的分析工作就是要计算回购和回租之间的差异,看看哪种方式更具经济性。假设某设备的回购价为70%,而企业每年支付的租金为设备价值的10%。如果企业选择回租而不回购,最终支付的租金将超过设备的回购价格。那么,这种选择就可能使企业失去资产的最终所有权,还不断消耗资金。
选择类型 | 设备价值 | 回购价 | 年租金 | 3年后支付总租金 | 是否值得回购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回购 | 5000万 | 3500万 | 500万 | 1500万 | 是 |
回租 | 5000万 | 无回购 | 500万 | 1500万 | 否 |
5. 选择退出:出售资产的最终方案
除了继续回租或回购外,某些企业在贷款到期时,会选择出售资产,以快速获取现金流。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,但也失去了对资产的长期控制权。因此,在进行这一决策时,企业需要考虑的风险是设备的未来价值及其市场需求。
6. 结语:做出明智选择的核心要素
售后回租贷款到期后的决策,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。企业的选择应依据其具体的财务状况、市场环境以及发展战略。通过合理的规划与数据支持,企业可以避免掉入“陷阱”,实现更灵活的资金运作。